5月16日,华商能源(00206.HK)召开年度股东大会。公司成立30载,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近年凭借一张“业务转型”牌,剑指新能源以及IMO新规则下船海配套低碳装备市场,斩获风帆、甲醇燃料供给系统等多项船海配套业务订单,以斐然成绩,交出了一份亮点频现的2024年年度“答卷”。
夯实财务基础,也能更好赋能业务转型。2024年,华商能源加大了科技研发力度,不断成功研制新产品,包括负压振动筛、柔性制氢电源、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等优质产品。
未来,公司还将重点推动风帆技术、氨燃料供应系统、船用吊机样机、海工吊机控制系统、变频器集成开发等项目的研发。
营收稳健 毛利率创新高
根据华商能源公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华商能源2024年毛利达4150万美元,同比增长1%;毛利率从2023年的22.6%增长至2024年的24.9%,创下新高;净溢利率也稳步提升至 5.5%,盈利势头持续保持稳健。对于毛利及毛利率的提升,华商能源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由于年内陆地钻机设备及服务毛利较高,有效管理库存而相关拨备减少所致。
此外,负债方面,公司按总负债除以总资产计算的负债比率由2023年的46.1%下降至2024年的42.2%。华商能源表示,将继续有效管理资金,保持充裕的资金及财务穏健,维持业务增长及风险管理之间的平衡。
华商能源整体营收表现也十分稳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亿美元,归母净利润916万美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78万美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29美仙,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17%。今日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已通过按照每股0.01港元进行派息的议案,预计合计派息约3243万港元,增加对股东的回报.
分业务来看,2024年,华商能源基于装备制造及总包项目实现8656万美元;供应链及集成服务收入2576万美元;资产管理及工程服务收入为5446万美元,同比增加7%。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近六年持续保持盈利,彰显出公司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这正是其业务转型过程中精准决策与高效执行的有力证明。在传统业务面临挑战时,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优化成本管控,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成果斐然 多点开花促增长
华商能源2024年业务发展的另一大亮点,便是转型成效显著。这也是其盈利质量表现向好的主要因素之一。
华商能源的业务转型,需要追溯至6年前。据了解,2019年起,公司进军风电安装船装备领域。2021年,公司以股权投资方式布局氢能业务,拓展绿色能源版图。2023年1月公司正式宣布更名为华商能源,标志着绿色清洁能源业务转型进入实质性阶段,同年入局船海配套业务。
目前,华商能源围绕“氢、机、电、服”深度发力,已成功构建起多领域协同发展的全新格局。华商能源还在这些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为公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其中,氢能业务作为华商能源业务转型的核心方向之一,去年取得了重大突破。
华厦氢能“离网高性能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香港TERA-Award智慧能源创新大赛金奖,还成功入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制氢设备集中采购供应商行列。这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意味着公司在主流制氢装备市场站稳了脚跟。
船海装备配套业务同样在转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其风帆产品方面,与 BAR Technologies 联合研发的翼型硬质风帆实现了商业化突破,全年签订十余套销售订单,并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扬子江船业集团等头部船厂达成合作意向。华商能源风力助推装备制造中心目前已具备年产36套风帆的制造、装配和发货能力。
在绿色燃料供给装备领域,公司与招商局金陵鼎衡船舶(扬州)有限公司成立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加速推进相关项目,为船海业务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公司在船舶配套领域为众多企业提供核心装备,充分彰显了其技术实力和产品交付能力。当前,全球船舶市场的上行周期为船舶配套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在中国船舶工业的世界大国地位日益稳固的大背景之下, 中国船舶高端装备产业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也迎来了广阔的机遇窗口,公司借此东风,在业务转型的道路上加速前进。
海外市场拓展也是公司业务转型的重要一环。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的合作成果显著,此前已顺利完成陆地钻机项目前两台钻机的交付并获得高度认可,海外市场影响力逐步提升,为公司的业务转型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全球油气市场逐步释放发展潜能,公司借助在 PEMEX 项目中的成功经验,不断拓展海外业务版图,加速融入全球能源市场,实现业务的国际化转型。
华商能源的核心产品顺利实现交付。
2024年,公司为新疆客户9000米钻机提供了包括电控、自动化、泵组、猫道机等在内的核心装备。吊装类产品方面,完成交付了BOP吊等各类型船舶或平台吊机,布放回收系统以及波浪补偿舷梯的创新研发,继续丰富产品线;在升降系统产品方面,成功完成多个大型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升降系统的交付,跻身国内市占率排名前二。
紧抓机遇 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华商能源所转向的新能源相关市场板块,前景更是辽阔。
其中,船海配套装备市场方面,下游船厂受IMO脱碳政策影响叠加老旧船队更新,船东不断推进绿色船舶建设,并寻求清洁能源燃料,包括LNG、绿色甲醇、氨等,主流船厂订单饱满,新造船价格也仍处于高位。
根据克拉克森数据,在中国的船厂订单截至今年4月初,共有3583艘(93.3 m.CGT),其中,扬子江造船、江南造船、扬州中远海运重工等船厂订单已排至2029年后。
DNV AFI(可替代燃料洞察)平台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共新增了25艘使用替代燃料动力的船舶订单,其中12艘为甲醇燃料动力船,7艘LNG燃料动力船。新订单中,以总吨计,使用替代燃料的船舶占41.59%。从投入运营及新下单的替代燃料船的情况来看,不论是LNG、甲醇还是氨,均逐年增长。
这意味着,短期内船厂对绿色燃料供给系统,已较为确切的需求,未来需求量还有提升的空间。
氢能更是近年来清洁能源发展过程中的“新起之秀”。2024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1月正式通过、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氢能被首次明确纳入了能源管理体系。2024年以来,绿色氢能项目建设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在这样的行业发展趋势下,华商能源的新能源、船海配套装备业务,显然是“乘着东风”而行。为更好把握这一市场机遇,华商能源制定了清晰且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路径。
在核心业务深化与拓展方面,华商能源聚焦船海配套领域,全力推动风帆技术、船用吊机样机等项目研发,积极引入人工智能、5G 等前沿技术,不断强化现有业务优势,实现传统业务的转型升级。在绿色能源业务拓展上,公司全力打造氢能全产业链能力,计划完成系列化大标方电解槽的商业化验证。通过以制氢装备、绿色能源项目投资等为核心业务,开展多元化投资与合资合作,构建起完善的生态合作体系,为公司在绿色能源领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全球布局与科技创新方面,华商能源依托境外子公司构建全球服务中心体系,加强海外服务站点建设,加速清洁能源装备订单落地,特别是加大制氢装备的市场推广力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深海电源、柔性制氢等关键技术领域,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国家示范项目。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助力公司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把握国际市场机遇,更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业务转型,提升公司在全球绿色能源领域的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华商能源背靠“招商系”,招商局集团正在推动百年“招商号”巨轮,加速推进“第三次创业”。“招商系”中,招商创科成立于2023年12月,承担着构建招商局“第四产业板块”的重任,该板块,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海洋装备核心配套的突破;招商工业更是将船海配套业务列为战略主干之一进行发展。在股东单位的有力支持下,华商能源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通过协同创新,有望为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再“添彩”。
在转型发展新阶段,华商能源在2025年工作会议中强调,将紧跟招商局集团战略步伐,明确发展定位,优化业务结构,全力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锻造华商能源的先进制造能力、穿越周期能力、产业控制能力,在招商局集团“第三次创业”、招商工业“再造一个招商工业”的新征程中贡献华商能源力量。
华商能源财报表示,展望未来,2025年是华商能源战略转型的攻坚之年。面对智能化、低碳化、国际化三大发展趋势,华商能源团队将以坚定的战略定力、敏捷的执行能力,紧抓招商局集团“科创产业”板块调整带来的机遇。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不断推动公司朝着全球绿色科技领军者的目标迈进;持续为股东、客户与社会创造可持续价值,共同书写华商能源发展的新篇章。